新竹市婦女社區大學於2002年10月成立,由社團法人新竹市婦女社團聯合服務協會(以下稱協會)所承辦。因為協會早期為了提升婦女知能,早已有婦女學苑之進修組織,因此於九十一年秋取得承辦社區大學權後即延伸以婦女社區大學為校名,並於105年5月正式更名為「竹塹社區大學」(協會亦更名為社團法人新竹市竹塹社教服務協會),此為學校命名之由來。
一、辦學理念
竹塹社區大學始終秉持社區大學宗旨,教育部「終身學習政策」及本校創校理想與核心價值,以「立足傳統、追求新知、敏於思考、樂活關懷」為本校辦學理念逐步實現「打造全球思維與在地行動的優質終身學習平台」之本校辦學願景。
1、立足傳統:傳統不是守舊,而是以在地化、在地學習為出發點,強調地方特色、在地知識以及民眾社區參與意識的實踐,在此基礎上,加上因應時勢、社會變遷而在辦學內容的改變與創新,建構成竹塹社大可長可久生生不息的辦學傳統。
2、追求新知:提供民眾眾多且多元優質之課程,協助社區普遍建立學習型組織,養成民眾努力好學、求知若渴的學習態度,以因應知識經濟、心理經濟時代之來臨,拓廣視野,建立世界觀,建構現代公民社會。
3、敏於思考:竹塹社大是一能自我省思之有機體,隨時思考以「挑戰與創新」自我砥礪,也希望能培養學員民眾具有尋求與接納不同的思考面向,以培養尊重多元思考,批判反思與創新的公民精神。
4、樂活關懷:竹塹社大希望除了積極建構快樂溫馨的學習情境,讓民眾樂於學習;並積極引領民眾參與公共議題,關注社會現象和議題及弱勢群體的關懷扶助,以落實公平正義社會之實現。

透過「參與、學習、體驗、實踐」之步驟,逐步影響並帶領學員民眾追求本校之辦學想像與願景。我們也秉持辦學方針去落實辦學理念與願景,並以此為竹塹社大校務發展及學程規劃之指導主軸:
二、辦學目標
(一)倡導婦女新知,促進高齡福祉:
1.依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藉由終身教育課程落實女性知能、性別平等概念與實踐、消弭性別霸凌,監督媒體性別角色與對女體的消費與窺探,落實多元性別平等與權益保障。
2.從終身學習教育本位出發,將婦女新知與高齡福祉融入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領域中,透過預防、促進心理健康與福祉為核心,從群體需求之教學與課程中,落實人文關懷精神,展現多元的婦女新知、優質的高齡福祉。
(二)厚植生活美學,開展多元文化:
1.美學是藝術與人文的共通知識,能使人類生命創新精緻,讓瞬息日常與亙古文明融合提昇。竹塹社大深耕生活美學與多元文化,期提升個體溝通表達力,幫助個體走入群體,介入社區,透過中西美學素養與古今藝文知識的吐納厚植,豐富心靈與文化涵養,實踐多元藝術展演,認識在地文化之美,學習文化治理,揮灑個人創意與情志、富足生命,從而打造新竹城市生活美感,促進公民美學。
2.全球化促使國與國在民生經濟、政治及文化教育上的合作,國際人才的移動與學習、國際間的依附與共生共存更緊密。竹塹社大深知「愈在地,愈國際」,培養國際視野首先要建立學習者多元文化的思惟,以課程融入的方式,將全球議題、外語及文化學習,融入課程領域中,以開拓學習者的國際視野。同時在台灣本土語言文化,融入閩南、客家、眷村、新住民、原住民及園區外籍人士等多元薈萃,建構有利於族群與多元文化交流平台,促進國際住民融合,打造新竹城市多元文化的基石。
(三)推動地方永續,鼓吹環境守護:
1.針對社區發展以「竹塹社區」為核心主軸,秉持「社區大學發展條例」的內涵與社區對話與共享,強化在地認同及地方創生,藉由發展地方知識學,促進社區永續發展,發掘公共議題、培訓人才師資與公共性社團,共同建構學習網絡,打造學習型社區為目標。再者,竹塹社大透過終身教育理念推動食農教育,落實產地到餐桌,培養民眾健康以及對環境教育的素養,帶動終身學習特色。
2.落實環保生活,降低對環境的衝擊保護地球,讓我們世世代代都享有美好環境與生活。竹塹社大推動環境守護等相關議題,透過環境、生態、整合數位科技(如GIS地圖)等課程與活動,使在地社區組織結合,從改變環境改變自身的生活與家人開始,持續推動台灣永續環境的改善與營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