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竹詩人故事 / 藝文家庭能詩女

                       本文作者蘇子建《塹城詩薈》

藝文家庭能詩女---張寶蓮、鄭張寶釵、王秋蟾

 

【古時女性文盲多】

自清季至日據時期,說到女詩人,在台灣詩壇寥寥可數。並非她們沒有詩才,而是古代女性讀書的機會不多,當然也沒有作詩的機會。

據新竹縣志教育志,民國前七年(一九O四)台灣各地書房統計:新竹廳有民學一八二所,男生數三七六二人,女生數卻掛零。民國十年(一九二一)新竹州學齡兒童就學率,男生四五‧二二%,女生僅九‧七六%。可見當時的女性文盲居多。與現代的大學錄取率,女性幾乎凌駕於男性之上的情況相比,今昔之差真不可以道里計。

新竹的詩壇有女性出現,始於蔡啟運的妻妾「新竹五鳳」。這一則故事已於前文述及,在此省略不提。日據時期的瀛海詩集(民國廿九年出版)刊有本市的女詩人─張寶蓮、鄭張寶釵(韻蘭)及王秋蟾的詩。她們大都出生於書香門第。

【畫家父出能詩女】

張寶蓮是本市名畫家張品三氏的千金,也是名儒張純甫的女弟子。品三善繪人物、山水、花鳥。尤工美人。因此葉文樞曾經贈他一首詩說:

燕瘦環肥態尚存,筆端工攝美人魂,

承歡還有能詩女,妍雅居然萃一門。

稱讚品三的畫及寶蓮的嫻雅能詩。不過那時寶蓮只有芳齡十八,待字閨中,詩作不多。不過她生長在藝文家庭,與眾多叔、伯輩的文人接觸,耳濡目染,其造詣及進境自不可限量。茲錄七絕兩首如下:

村景                張寶蓮

海水溟溟野水鮮,山木綠滿草如氈,

幽篁萬個隨風舞,入耳聲聲似管絃。

                     晬盤                張寶蓮

生後週年喜進尊,兒心欲試學曹門,

失弓紙筆都排置,從武從文且較論。

第二首是描寫生兒週歲,依本地習俗要試試他將來的志向,把紙筆、算盤、紅龜粿、弓矢等放在嬰兒周圍,看看拿他什麼?喜歡什麼?來預卜他將來的行業。

寶蓮的尊翁─張品三是葉文樞的門生。與鄭指薪、吳文安是同窗好友。又與張純甫是麗澤畫會的同好。所以他們經常詩書畫相伴,也有許多傑作留存於世。

去年「竹塹先賢書畫展」,就有一幅張品三的大幅人物畫「無量壽佛」和「張翼德」的展出。「無量壽佛」畫裡,一位紅衣白眉的老僧和一頭獅子栩栩如生。那老僧坐禪忘機之態,和虬榦盤根,枝柯交錯的巨松,令人佇足深為讚賞。尤其落款傍邊餘白處,有當時名聞全島的四位詩人─莊太岳、洪鐵濤、張純甫、葉文樞的題詩。好畫好詩相得益彰,更增加此畫的寶貴。相信當時必是轟動藝文界的一大韻事。

「指薪吟草」裡有「張品三芸兄輓詞」七絕四首,當中有一句:「畫名直把醫名掩,妙筆丹青世早傳。」說明品三本名金柱,人稱「柱先」,是本市有名的中醫。但是他的畫名比醫名更響亮,就把醫名蓋住了。人們只知他是畫家,而不知他是醫師。

 

【香圃伉儷留韻事】

鄭張寶釵(韻蘭)是三絕畫家鄭香圃的夫人。是張迪吉貢生的姪孫女。其母係前清江蘇總督─林紹年的胞妹。因為家學淵源,自幼能詩,十六歲于歸鄭家。才子佳人,天作之配,不知羨煞多少人。洞房之夜,一群賓客好友,想一睹新娘芳顏,依例扣門鬧新房。隨身婢女一時不知所措。寶釵出三題對句,並說:「答對者,方許進來。」眾賓客始知難而退。可見她的才華。可惜廿一歲就離開世間。我們可以從她的詩作推想,詩人家庭夫唱婦酬的情形。

              寄外(寄給覊旅在外的夫君)

金錢暗卜值芳辰,月姊多情伴此身,

針線停拋春意懶,倚樓盼斷未歸人。

              中秋即事

掃盡浮雲月未斜,冰輪皎潔玉無瑕,

蟾光魄吐三千界,絃管聲和百萬家;

呼婢烹茶聊解渴,與郎煮酒興豪賒,

清吟便覺詩多澀,敢向嫦娥鬥麗華。

香圃是鄉賢鄭孝廉用鑑之孫,早年任信託會社及燃料會社董事長之職,忙於事業。晚年卸下仔肩,遊歷各地,留下許多詩畫。喪偶後,好似有續絃。育有翷麟等子嗣克紹箕裘。

他是竹塹近代藝文界俗稱的「琴棋詩書畫,拳頭燒酒曲。」樣樣精通的雅人。老一輩的人常常提起:「如果你想向香圃先求畫,最好先請他喝酒。等到他酒酣餚足,半醒半醉時,濡墨隨興揮毫,必有佳作。」我們從他訪問桃園好友林耿玄(信秀)的贈詩,看他自己怎麼說:

             呈耿玄詞兄七絕二首(時在民國卅二年冬)  香圃

人生聚散似浮萍,文字因緣若弟兄,

老我疏狂等閒事,但教白眼有時清;

愛君瀟洒本天真,美酒佳餚足可珍,

自笑劉伶同痼疾,西窗剪燭話前因。

              步香圃先生見贈瑤韻         信秀

天上浮雲水上萍,世人共拜孔方兄,

多君三絕詩書畫,獨擅工夫火候青;

堪嗟吾道失傳真,敝帚千金足自珍,

到處逍遙君亦樂,相逢何必問來因。

他在詩裡笑自己老來疏狂,又嗜酒如劉伶,好似痼疾無法戒掉。效法阮籍用白眼看世間人事,只遇到知心朋友聊天,轉回青眼看人。

香圃擅長畫四君子,尤愛梅與蘭。自號「梅癡」,可見其對梅的喜愛。細觀他的遺作,不論是詩、是書、是畫,最可愛之處在於他的瀟灑天真,率性而為。絲毫看不出他有矯揉造作之處。乍看之下,直感醉翁之筆,但是筆筆著處,無一敗筆。又宛如公孫大娘舞劍,石火電光,霓虹絢彩,那筆調的活潑,線條中蘊藏精、氣、神的綿綿不絕,恐怕找遍塹城,很少有人與他匹敵。

香圃橐筆攜箋暢遊林泉,找尋靈感。到處訪問吟友,促膝談心,詩酒唱酬,足跡遍及北台名勝。如:桃園、中壢、大溪、角板山、宜蘭、頭圍等地,都留有唱酬之詩,可見此遊的愜意。茲錄幾首如下:

              頭圍下車呈讚詞兄(七絕兩首)

未甘掃地墜斯文,隻手扶輪不世勳,

倒瀉詞源三峽水,風流才子應推君;

不愧堂堂七尺軀,愛君擊筑我歌虞,

卻能爛漫天真處,無失高陽一酒徒。

此詩起句談到宜蘭縣名人盧讚祥為提高宜蘭地方的文化水準,禮聘葉文樞秀才前往頭圍執教詩學,大振騷風的往事。他們兩人都是風流才子,意氣投合,所有談不完的話題,竟不知夜深漏終。

              喜香圃先生過訪戲呈        盧讚祥

莫怪斯文一脈通,竹風蘭雨氣聲同,

團欒且喜搓今夜,剪獨何妨到漏終。

              贈香圃先生(兩首錄一)    莊芳池

文藝推君獨占先,隨身健筆大如椽,

詩書畫早稱三絕,一樣風流它鄭虔。

另一位贈詩的莊芳池(夢梅)也是一位有名的詩人,常在詩人大會掄元。書追右軍。寫一手好字。頭城是蘭陽地區的重鎮,所以第二首有「君居竹塹我蘭陽,聚首欣看體健康」句。我們且看香圃稱讚芳池之句。

              敬和芳池詞兄原玉(兩首錄一)    香圃

大會欽君覓句先,奪魁得意筆如椽。

工書追及籠鵝法,詩意何曾遜鄭虔。

【秋蟾的詩】

王秋蟾是樹林頭人,經歷不詳,尚待調查。以居住地推想,也許是王士俊的後代。所刊載的四首都是遊歷各地的詠景之作。不但清新可誦,格調也高。茲錄五律及七律各一首如下:

              遊翠壁巖即事

松深竹密境清幽,鎮日忘飢汗漫遊,

壁翠半巖真萬古,祠新三教合千秋;

遠來覽勝人非易,冗到煩時興始休,

堂上有親應盼望,慰教異地再淹留。

翠壁巖寺別稱仙公宮。位在寶山路往第一公墓盡頭的松樹林內清幽處。依詩意看,此廟奉祀仙公外,尚奉佛祖等,是三教合一的寺廟。當時山路不寬,行人不多,算是環境清幽的好所在。如今寶山路拓寬,直達科學園區後門,來往車輛絡繹不絕,恐怕很難再鬧中取靜了。

              遊關子嶺

       地僻人聲寂,林幽鳥語多,石梯接雲路,草屋結煙蘿;

       不有名泉在,其如遊興何,蟬琴彈雨霽,涼氣滿山阿。

此詩頷聯:「石梯接雲路,草屋結煙蘿。」句描寫山路及村屋,不遜名家之句。關子嶺以溫泉出名,故有「不有名泉在,其如遊興何。」句。短短四十個字,描寫人聲、鳥聲、蟬聲,石梯、雲路、草屋、雨霽、涼氣、名泉、山阿等,如一幅題材豐富的詩畫。

 

【名師才女話薪傳】

鄭蘂珠本名鄭卻,齋教先天派紫霞堂的主人。是鄭舉人家珍的表姪女,也是他的女弟子。現齡八十晉二,雖然與現任竹社社長劉彥甫的年紀相若,但是她的輩份較高。因為彥老的塾師曾秋濤是蘂珠女士的師兄。據蘂珠的自述:她除了小學課程外,自幼受李清標、李錫如等塾師啟蒙,鄭舉人回鄉設帳七年,她幾乎一直跟隨舉人鑽研漢學,也涉獵曆算,造詣頗深。鄭舉人曾賦詩勉勵她。

蘂珠近學天算頗有心得書以勵之乙丑(一九二五)四月(三首錄二)

日天距地有高卑,橢積平分術亦奇,

為女文殊談步法,沈思不語自低眉。

本均輪法浩無涯,五緯東行辨歲差,

竟使蛾眉傳絕學,談天未敢薄祠釵。

這兩首詩內專有名詞很多。鄭舉人精通天文、地輿、曆數之學,三句不離本行。第一首提到的好像是太陽的軌跡因春、夏、秋、冬的季節而變化,與地平面形成橢圓球體的一半,理論相當深奧。第二首起承兩句:「本均輪法浩無涯,五緯東行辨歲差。」的「均輪法」是否我國古代五章算法之一的「均輸法」之筆誤?身邊沒有此類資料無法進一步瞭解,不敢妄加論斷。承句:五緯即五星。好似談金、木、水、火、土五行星的運行與歲差的辨認有關。

家珍非常稱許蘂珠的學業成績。「雪蕉山館詩集」是蘂珠保存乃師的遺稿,由門生林麗生捐資出版的。當中有好幾首詩是提到蘂珠的事。家珍生病時,因為沒有子女隨侍在旁,所以蘂珠間日視疾問安,猶親生女兒。因此,家珍賦一絕表示感動。

女弟子蘂珠(余表姪女)間日來視疾,輒問今日安否?余曰安乃喜。為賦一絕

良知愛敬本天真,安否關心慰問頻,

愧我中郎還有女,客中轉賴汝相親。

◎此詩有註說:「余三女阿慰今年九歲,知書識禮,余最鍾愛。現隨其母在家侍奉祖父母,故未東渡。

家珍所創的詩社名為「耕心吟社」。但是在紫霞堂設帳時,所設書齋稱為「寄齋」。意則暫時寄寓於此。他本來是新竹人,乙未年避亂內渡後,將家眷留在祖籍地,回竹成客。其境遇與葉文樞秀才非常相似,令人深表同情。

【蘂珠的詩】

蘂珠的詩作,在耕心吟社的詩集裡應該很多,不過詩集未付梓,無法抄錄。不過台海詩珠錄有三首光復前的詩作。

             遊獅頭山勸化堂 丙寅(一九二六)九月奉陪雪汀夫子遊山步韻

西風瑟瑟暮雲收,勝地欣陪杖履遊,

深洞長松留畫本,靈岩滴水悟清修,

堂開勸化依霞壁,塔湧超生綴電球,

喜遇生公來說法,能教眾石點頑頭。

              祝西雲岩慈孝塔落成

浮圖七級倚西雲,慈孝名傳萬古芬,

色相已空蘆水月,塵囂遠隔稻江氛,

大屯東望三峰峙,關渡中看一水分,

淨土得歸天特畀,靈光山氣共氤氳。

蘂珠曾經設帳授徒,後棲息林泉,主持紫霞堂以渡晚年。光復後,受新竹縣詩經研究會理事長張錫祺之請,義務講授詩學,也偶爾參加詩會。錄幾首擊缽吟作如下:

              文光                鄭蘂珠

風騷墨士鬥新奇,燦爛盈空斗宿移,

最好道心長不滅,扶輪大雅仗撐持。

              端節前二日紫霞堂雅集

天中地臘節將披,堂集紫霞逸興馳,

十八尖峰威虎豹,三層寶架認蜈蜞,

盤需楚稷纏菰糭,扇織秦娥待彩絲,

弔屈湘潭還二日,忠君愛國佛先知。

              扇市

雪羽霜文列市東,償逋蘇軾播仁風,

消炎我已壼冰久,不逐秦時車馬朦。

綜觀蘂珠之作,用詞遣句相當洗鍊,有大家之風。詩句中偶見使用天文、曆法名詞及宗教修道之句,可見她對這方面有相當的造詣。依筆者瞭解,她是新竹的女詩人中學問最好的一位。

【范氏三代藝文家庭】

新竹的藝文家庭還有值得一提的是新近舉辦書畫展的指墨名家范耀庚及范炯亭、范侃卿、范素鑾三代。范耀庚不但是書畫大家,學問也很好。曾設帳授徒與鄭得時共同主持「六也書塾」。哲嗣炯亭承其衣缽,堪稱詩書畫三絕之雅人,也是推動本市藝文活動的功勞者。曾主持縣、市美術協會多年,舉辦父女聯展轟動一時。此次受文化中心之邀,再辦三代畫展,竹塹藝文傳薪錄報導甚詳,毋庸贅述。觀侃卿之畫,甚得其父真傳,令人讚賞。似亦能詩,惜在諸誌中未能尋獲。范氏一家三代傳至孫女素鑾,另闢新徑,專攻東洋膠彩,獲省展免審查之榮。異日審查委員之席,應是唾手可得。竹塹藝界,繼陳進之後又一傑出女性,真是可喜。

新竹的女詩人除上述幾位外,尚有竹社社員杜文鸞及王香禪兩人。香禪字留仙,又名黛卿,為府學批首趙一山及門閨秀。嫁給偽滿外交部長幼安謝介石,算是半個新竹人。因為幼安夫妻多少風風雨雨故事,懶與聞問,就此閣筆。

                         本文作者蘇子建《塹城詩薈》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