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巡司埔(位於今新竹市南區)

   巡司埔(今竹蓮里)校場埔(今新光里),行到面烏烏。

   牛屎崎(今明湖路御史橋前陡坡)路真崎,親像龜趖壁。

   過柴橋,換坐轎,坐到孔明廟(今靈隱寺);拜佛祖,

   肥勒爺笑笑摸肚子。

 

       「巡司埔」(位於今新竹市南區)即在新竹火車站調車場向南到南壇(今竹蓮街)附近,其範圍跨竹蓮、寺前、南大和頂竹等里。清朝雍正九年(1731),竹塹設巡檢一員,民壯二十名;同時這些民壯並不支給薪資,而是倣效古代的屯田制度每名給就近草地三甲,任其開墾,用以自給自足,而這一片草地,就是後來稱為巡司埔的地方。

   「牛屎崎」又以諧音雅字御史崎稱之,其範圍約在今南星宮(在新光里)到中興橋之間的明湖路兩側,分屬柴橋、新光和光鎮三里;該地適逢客雅溪曲流的凸岸,為竹塹城南到青草湖及石屑崙的必經之路,因坡度陡峻,相傳牛隻拉車行經該處時,每每因用力而滲屎,以致坡途常布滿牛糞,因而得名。

  「孔明廟」(今靈隱寺)位於塹城八景之一的青草湖畔,日據時期駐有學問僧眾,曾為文人雅士把臂論文烹茶品詩的人文勝地。

跳至網頁頂部